《投名状》——中国式大片走向成熟 |
 |
自从李安融合东西方文化炮制出一部迎合西方观众的伦理式武侠剧《卧虎藏龙》后,整个中国影坛的大腕儿们像抽风似的纷纷向武侠巨制这条电影制作道路看齐,仿佛一夜之间全国观众的观影趣味都趋向了一致。但一味的盲从,蒙蔽了这些天才导演的艺术之眼,制作出来的一部部大片莫不大同小异——重形式轻故事,大而空,实在缺乏好的故事剧本!7年来,这也成为观众对这些影片屡屡开骂的最大理由。
《投名状》解决了以往这些华语大片的全部问题。在剧情上,它有着一个真实故事的背景,甚至还有着原版影片《刺马》确立的经典主题——兄弟之义。擅长文艺片的导演陈可辛在此当仁不让地发挥他的长处,将一个乱世中人性异变、兄弟反目的主题诠释得荡气回肠,这出“彻头彻尾的男人戏看哭了女人”,也将之前对于中国式大片编剧太滥的观念抛在了脑后。《投名状》也不再自负地向观众炫耀各种特技以及武打技巧,一切的战争场面与打斗都服从剧情的需要,不再为了打而打。影片中几个精彩的打斗场面虽然都有一些经典影片的影子,像舒城与太平军的近身肉搏明显受90年代那部轰动全球的电影《勇敢的心》的影响,从天而降的飞矢也能看到《英雄》的些许影子,但合理的借鉴更反映了导演对于影片制作的谦逊态度,这也促成了这部影片战争场面恢弘而不矫情的新鲜感和刺激感。而从这点说开来,还可以看出影片摄影的出色。同样是视觉盛宴的《黄金甲》,会让人产生相当的视觉疲劳!此类为看而看的摄影在《投名状》中却不再明显,回归朴实摄影风格的影片在充分还原历史场景的情况下一样给足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还把影片苍凉的主题视觉化呈现在我们面前...
|
|
|
|